全国服务热线 027-86698479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启动!
来源:创始人 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10-30 13:07:10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启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发布会观察

       要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当今世界,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初夏时节的北京绿意正浓,《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的正式发布为全面推进能源革命又增添了重要的、生动的注脚。

                                                                                     凝聚智慧绘就发展蓝图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此后,对于构建什么样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如何转型,各级政府、行业机构、能源电力企业、科研单位等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

       国家能源局党组高度重视,制定总体指导方针,组织行业精干力量共同编写完成《蓝皮书》。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为推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擘画了发展蓝图,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业界认为本次《蓝皮书》的发布,代表着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功能定位、转型目标、重点任务等已有较为明确的阐释,为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电机系主任康重庆表示:“如何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当前国内外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必须尽快凝聚全社会共识,形成目标明确的整体建设方案。国家能源局凝聚了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的智慧与共识,中间还专门以草案方式征求全社会意见。《蓝皮书》的发布,是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战略规划部规划业务经理王科认为,《蓝皮书》首次全面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和特征、三个发展阶段,提出了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对统一认识、明确方向、指导实践意义重大。

新时代电力系统需要“四个转变”

     《蓝皮书》指出,电力系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顺应发展形势、响应改革要求,主动实现“四个转变”:

       电力系统功能定位要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引领产业升级转变。通过源网荷储各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装备攻关推动相关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促进产业升级。

       电力供给结构要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体,向新能源提供可靠电力支撑转变。煤电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保障我国电力供应安全的重要支撑,需加快煤电清洁低碳化发展和灵活调节能力提升,推动化石能源发电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系统形态由源网荷三要素向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电网多种新型技术形态并存。未来电力系统应仍以交直流区域互联大电网为基本形态,以分布式智能电网为方向的新型配电系统形态逐步成熟,就地就近消纳新能源,形成分布式与大电网兼容并存的电网格局。

       电力系统调控运行模式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多元智能互动转变。调度层级多元化扩展,由单个元件向多个元件构成的调控单元延伸。

储能作用日益强化凸显

       以2030年、2045年、2060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蓝皮书》制定了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就电源、电网、储能在“三步走”中要完成什么样的阶段性任务,《蓝皮书》分别给出了总括性质的落地方案。

     《蓝皮书》认为,电力系统形态将由源网荷三要素向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以解决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季节不均衡性带来的系统平衡问题。

       源网荷储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曾屡次出现在各个有关部门的公开文件中。但是在此次发布的《蓝皮书》中,储能首次以新型电力系统的四要素面目出现。这意味着,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储能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政策研究经理张佳宁在发布会后表示:“目前,储能已在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等各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储能的需求将逐步增大,储能在源网荷各侧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于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储能侧发展,《蓝皮书》同样提出了“三步走”目标。第一阶段,主要推动储能多应用场景多技术路线规模化发展,满足系统日内平衡调节需求。第二阶段,重点突破10小时以上长时储能技术攻关,进而实现更长时间尺度的平衡调节。第三阶段,覆盖全周期的多类型储能协同运行,电力系统实现动态平衡。

     “《蓝皮书》还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的体系建设思路,分别对推进源网荷各侧新型储能多应用场景快速发展,以及推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协同运行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举措。”张佳宁说。

 

   本文章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无商业用途,向原作者致敬。若要删文或转载注明出处,请联系本单位小编,感谢您的支持!

责任铸造品质 诚信引领发展联系我们